淺談無功補償裝置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目前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居住樓盤、高檔商場、賓館、辦公樓等民用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使城市用電量快速增長。但是,在這些民用建筑場所內使用的多為單相電感性負荷,因其自身功率因數較低,在電網中滯后無功功率的比重較大。為保證降低電網中的無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數,保證有功功率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統的供電效率和電壓質量,減少線路損耗,降低配電線路的成本,節約電能,通常在低壓供配電系統中裝設電容器無功補償裝置。本文主要通過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情況對無功自動補償的方式作出了分析和比較。
1、 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作用
(1) 提高電網及負載的功率因數,降低設備所需容量,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2) 穩定電網電壓,提高電網質量。而在長距離輸電線路中安裝合適的無功補償裝置可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及輸電能力。
(3) 在三相負載不平衡的場合,可對三相視在功率起到平衡作用。
2、 無功補償裝置的補償方式
根據不同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補償方式:
(1) 動態補償
采用動態補償的裝置其動態特性應滿足脈沖式無功負荷快速、頻繁動作的補償要求。
(2) 靜態補償
適合對固定或緩慢變化的無功負荷進行補償。
(3) 三相補償
適合于三相相對平衡的無功負荷進行補償。
(4) 分相補償
適合于三相不平衡無功負荷進行補償。
由于低壓配電網絡三相不平衡,因此供電部門應采用三相補償(共補)和分相補償(分補)相結合的裝置,對于普通民用負荷和商業負荷,可采用較為遲鈍的滯后控制策略,減少超調,以免頻繁投切電容器,影響電網和用戶設備的安全運行,對于有大的沖擊性負荷的工業用戶,可應用靈敏的動態補償裝置。
3、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發展方向
由于各地電網質量的復雜性,無功投切的條件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同時數據的抄取也相當的落后,隨著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投切的條件將向著自動識別負荷情況,制定合適的判斷限值,而測量的數據也可通過先進的無線通信方式進行遠程抄取,例如CDMA、GSM、GPRS、通信電纜以及光纖等。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一個完美的配網自動化,值班人員可實時了解現場運行線路的負荷情況、電容的投切情況以及出現的故障,及時作出搶修措施和電網優化方案。
【上一個】 供電短時中斷和電壓驟降的原因 | 【下一個】 智能電網建設電能質量不容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