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企業動態無功補償發展現狀
目前普遍礦山開采所采用的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可分為高壓補償和低壓補償兩大類,補償元件大多數為電容器,電容器的投切主要依靠小規模的補償電路控制器或分離元件來實現。后來逐漸使用微機來控制電容器的投切,但它的執行元件仍然是接觸器。采用接觸器來投切電容,動作緩慢,不能快速跟蹤無功功率的變化,有時會產生欠補償或過補償現象。所以靜態補償不能快速、準確的補償,很難達到要求的補償效果。正是由于傳統式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固有缺陷,從而限制了它在各個重要行業負荷現場的應用。無功補償裝置的發展可以概況為兩個階段:早期無功補償裝置和現代無功補償裝置。
從最早的電容器開始發展到今天的靜止無功發生器 SVG,歷經了電容器、同步調相機、SVC 和 SVG 等幾個不同的階段。第一代無功補償裝置包括同步調相機,機械投切的并聯電容器、電抗器,其中同步調相機屬于動態運動無功補償裝置。它們具有價格便宜,有功損耗小,安裝維護簡單等優點,而且可以分散安裝,實現無功就地補償,主要用于控制負荷功率因數,因此目前在國內外均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響應速度慢,不能實時地跟蹤負荷無功電流的變化。
第二代動態無功補償裝置主要以晶閘管控制電抗器(TCR)和晶閘管投切電容器(TSC)為代表,以晶閘管作為開關器件的第二代無功補償裝置能達到很好的補償效果,所以已廣泛應用于輸電系統和工業網系統等重要行業負荷現場。但是這裝置屬于阻抗型,系統參數會影響這類裝置的補償功能, 而且 TCR 會產生諧波,容易產生諧波放大和電壓振蕩等嚴重問題,TSC 只能分組投切,不能連續調節無功功率,會出現無功功率過補或欠補現象,因此,第二代無功補償裝置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上一個】 基于單臺感應加熱設備的諧波分析與研究 | 【下一個】 地區電網感性無功補償優化配置 |